三伏天已至,全國多地進入持續高溫"炙烤"模式。據氣象部門數據顯示,今年極端高溫地區已突破40℃大關。去年同期的統計數字更令人警醒,三伏期間全國累計報告熱射病、中暑等病例2.1萬例,其中不乏戶外作業人員傷亡的案例。
在這灼灼烈日下,對于堅守在生產車間、施工場地、運營現場和一線調試的勞動者而言,他們用汗水詮釋著責任與擔當,在滾滾熱浪中確保各項工作安全有序推進。高溫對他們而言,不僅是體能的極限挑戰,更是安全防線的嚴峻考驗。
如何避免高溫"殺手",保護每一位員工的安全,這份"冷"知識清單將為您解鎖安全作業密碼:
生產車間:封閉空間的熱"聚變"
在搪瓷生產車間的廠房內,熱氣與設備余溫匯聚,尤其800℃高溫的搪燒爐散發出陣陣熱浪形成了"高溫孤島",需針對性升級降溫方案:
定向送風系統精準對準高溫作業點,搭配帶有噴霧功能的移動式水冷風扇,同步實現降溫加濕。
檢查設備散熱通道,及時清除散熱口堆放的遮擋物,保證設備熱量的正常排散。
施工現場:直面烈日的"烤箱"攻勢
施工現場的水泥地、鋼結構在烈日下會產生強烈反光,形成 “雙重烤驗”。研究表明,反光會使人體接受的熱量增加 20%,更容易引發中暑。
01
工人除了佩戴遮陽帽,可在安全帽內加裝透氣吸汗的冰絲內襯,既能減少頭部吸熱,又能吸收汗液避免中暑。同時,腳手架、塔吊等高空作業區域,由于空氣流通快,很多人覺得不會太熱,實則高空紫外線強度比地面高 15%-20%,需減少皮膚暴露面積,穿戴防曬衣或佩戴冰袖,防止皮膚曬傷。
02
在施工時間安排上,工地采用 “早出晚歸” 模式,卻沒把握好最佳休息節點。下午2-4點是一天中氣溫最高的時段,此時人體新陳代謝加快,體力消耗大,在此期間可考慮安排項目工地的工人進行2小時強制休息。
03
休息時,禁止工人坐在地面或鋼結構上,可準備大功率風扇和隔熱坐墊,通風降溫的同時,避免地面高溫通過身體傳導熱量。
04
施工現場的臨時配電箱易因高溫引發故障,需在配電箱旁放置降溫風扇,定期檢查箱體溫度,確保不超過 40℃。
運營現場:高溫下的"守衛戰"
高溫個人防護
科學補水,適時補充淡鹽水或電解質飲料,避免一次性大量飲用冰水。
盡量將戶外巡檢、設備維護等作業安排在早晚,避免午間高溫峰值時段作業。
運營現場環境復雜,務必留意周邊環境,預防蚊蟲蛇蟻危害。
作業環境優化
檢查污水站通風設備,半封閉區域可加裝通風設施,避免有毒氣體聚集。
中控室內精密設備,需額外關注降溫,溫度不得突破28℃警戒線,建議在機柜內部署無線溫濕度傳感器,配合遠程監控系統實現動態調控。
適當配備有空調等降溫措施的防暑休息區。
藿香
正氣水
冰袖
電解質
飲料
酒精
風扇
防暑包清單
黃金急救法則
當發現有人出現面色潮紅、意識模糊等重癥中暑征兆時:
立即轉移至樹蔭處,解開衣物扣,
開啟冰敷模式(頸部、腋下、腹股溝重點冷敷)
撥打急救電話同時讓患者飲用含鹽分
(0.1%濃度)的涼水,
如無專業醫用降溫儀,
可用風扇 + 酒精擦拭體表進行物理降溫。
高溫防護需精準施策,各個場景落實這些“冷” 知識,既能保障生產進度,更能為一線工作者筑起健康防線,平安度過三伏天的“烤”驗。